拉仇恨,很有效,但有局限性
我是穆里尼奧的球迷。自從2010年他率領國際米蘭創(chuàng)下不可思議的“三冠王”偉業(yè)之后,我就成了他的鐵桿粉絲。從那以后,無論他執(zhí)教哪個俱樂部,我都會關注一下。在皇馬,我很遺憾他多次打進歐冠半決賽卻無法更進一步;在切爾西,我感嘆他遭遇了更衣室的背叛;在曼聯(lián),我覺得他其實很成功卻背鍋走人了;在熱刺,在羅馬,乃至現(xiàn)在在費內(nèi)巴切,他越來越遠離歐洲足壇的主流,我也從熬夜看比賽直播變成了賽后關注一下新聞。
對我來說,穆里尼奧始終還是“特別的那一個”。從一些重要比賽看,他的戰(zhàn)術指揮能力仍在,而且年過六十還在自我改變,并沒有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。那么,為什么他日益失去魔力了呢?昔日的“魔力鳥”,喪失了魔力,也不過是一只飛的比較高、叫的比較響的鳥而已。最重要的問題,似乎不是競技問題——當年穆里尼奧離開皇馬,以及離開曼聯(lián)、熱刺,至少都不完全是競技原因?qū)е碌摹?/p>
最近,在閱讀財經(jīng)新聞、關注國內(nèi)以及全球經(jīng)濟貿(mào)易形勢的時候,我不停地想起穆里尼奧。很多人、很多事情給我的感覺,都很像穆里尼奧。因為我是穆里尼奧的粉絲,關注他的一舉一動,所以這些事情很快勾起了我塵封的記憶,讓我太熟悉了!我不是足球技戰(zhàn)術的專家,但是對于管理學、心理學乃至大眾傳播學,我還是有一定發(fā)言權的。在我看來,穆里尼奧的管理方法的基礎就是一句話:拉仇恨。這是他當年取得成功的原因,也是他近年來不斷倒退的原因。
無論執(zhí)教那支球隊,穆里尼奧都喜歡制造“我們 vs 他們”(us vs. them)的心理張力。所謂“我們”,就是球隊成員,尤其是那些在場上踢球的球員;所謂“他們”,就是除了“我們”之外的一切人,包括但不限于:
競爭對手,例如自家爭冠的直接競爭者,同城死敵,以及歷史死敵。
不友好的媒體,至于誰友好、誰不友好,則由穆里尼奧說了算。
不友好的名宿,例如早在執(zhí)教切爾西期間,穆里尼奧就駁斥過克魯伊夫。
裁判,不僅包括裁判個體,還包括整個裁判群體及其管理者。
俱樂部管理層,只要不全心全意支持穆里尼奧,就會成為敵人。
執(zhí)教皇馬期間,穆里尼奧的“拉仇恨”戰(zhàn)略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(xiàn):瓜迪奧拉率領的巴薩被視為不共戴天的敵人,皇馬球員必須隨時展現(xiàn)對巴薩的敵意,每一場比賽都是你死我活的戰(zhàn)爭。穆里尼奧拿手指戳巴薩助理教練眼睛的“名場面”,會被歷史銘記很久。從結(jié)果上看,穆里尼奧是成功的:在巴薩Tiki-Taka的黃金時代,以100分的高分搶下了一個聯(lián)賽冠軍,并且促成了瓜迪奧拉的辭職。有些人至今還相信,瓜迪奧拉是被穆里尼奧“打跑了”,盡管我不怎么相信。
可是,就是這樣成功的一個穆里尼奧,在皇馬的第三年只能用慘劇來形容。各項賽事四大皆空,這也就罷了,關鍵是更衣室陷入混亂,并且失去了俱樂部管理層的支持。功勛球員卡西利亞斯和拉莫斯與穆里尼奧鬧翻的一個重要原因,是不贊成他的“拉仇恨”戰(zhàn)略:皇馬與巴薩的競爭沒有必要上升到仇恨的高度,球員和教練都不宜“入戲”太深。其實,弗洛倫蒂諾主席恐怕也是這么認為的,而且作為主席的他,比誰都更清楚其中的門道。
一個俱樂部,跟一個國家一樣,存在“對內(nèi)”“對外”,以及“高層”“基層”的不同邏輯。以皇馬為例,基層球迷都是“美凌格”,與巴薩、馬競勢不兩立,恨不得直接拿棍子打斷對方球迷的腿??墒堑搅饲騿T的層次,考慮的問題就不一樣了——皇馬和巴薩的球員,很多都是國家隊隊友,每年要朝夕相處一個月以上,還要共同為國爭光。更不要說,兩隊球員經(jīng)常還要在球場外的商業(yè)活動、文化活動中合作,撕破臉了怎么辦?
到了俱樂部管理層,考慮的就更不一樣了?;蜀R和巴薩、馬競直接進行的球員交易雖然不多,但仍然存在合作關系。別的不說,在與歐足聯(lián)、西班牙足協(xié)博弈的過程中,皇馬和巴薩難道就沒有合作嗎?別忘了這兩家俱樂部后來帶頭籌辦“歐超聯(lián)賽”,槍口可是一致對外的。更何況西甲大俱樂部的主席多半是商人,弗洛倫蒂諾和拉波爾塔、巴托梅烏,難道就沒有任何私下的商業(yè)合作?大家都是喝茶談生意的體面人,為什么要學足球流氓的那一套,互相仇視?
一言以蔽之:“拉仇恨”最好僅限于基層,尤其是自家球迷這一層?!懊懒韪瘛眰冊绞浅鹨暟退_,就越能貢獻門票,越能制造社交媒體氛圍,皇馬的品牌價值就越高。到了球員和職員層面,就不宜入戲了,要理解足球是一項游戲,不是生死大事,不值得拉仇恨。至于管理層,更是合作成分遠大于競爭,畢竟你就算贏下所有獎杯,也不可能消滅巴薩這家俱樂部,而且皇馬也不是你唯一的財富來源??瓷先ナ撬缹︻^,其實是好基友,這才是俱樂部競爭的真面目??!
對于穆里尼奧來說,問題就出在這兒——他的“拉仇恨”是必須入戲的。如果不讓球員產(chǎn)生危機感、羞恥感,就不能保證他們不折不扣地執(zhí)行戰(zhàn)術,更不能保證他們對教練絕對信賴和忠誠。作為一個巴薩出身的教練,穆里尼奧在國際米蘭、皇馬以及切爾西二期,都經(jīng)常炮轟巴薩,這絕不是因為他對巴薩有什么深仇大恨,而是徹頭徹尾的實用主義:那幾年,要統(tǒng)治歐洲,就必須邁過巴薩;要邁過巴薩,就必須在更衣室形成對巴薩的妖魔化,讓俱樂部上下一提巴薩就切齒痛恨,這就是穆里尼奧的贏球之道。
后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,球確實是贏了,但球員的打雞血狀態(tài)只維持了兩年,到第三年就集體撂挑子了。這種玩法,中立媒體不喜歡,裁判不喜歡,足協(xié)不喜歡,俱樂部管理層也不再喜歡。就算穆里尼奧在那三年捧得一座歐冠獎杯,恐怕亦不足以讓他成為皇馬的“長期教練”,何況他每年都差那么一口氣?
穆里尼奧的“穆三年”魔咒,就是從皇馬開始的。對大俱樂部的球星而言,第一年陪你拉仇恨、打雞血還可以接受,第二年就有點累了,第三年不但累了而且會擔心自己商業(yè)價值受影響。以切爾西二期的女隊醫(yī)伊娃事件為例,穆里尼奧抱怨隊員竟然支持一個隊醫(yī)而不支持他,隊員想的卻可能是:“我?guī)椭叹?,恃強凌弱,今后我還接不接廣告?我的社交媒體會掉粉多少?”
公允地說,隨著時間推移,穆里尼奧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。入主熱刺、羅馬和費內(nèi)巴切的他,棱角已經(jīng)削平了不少,雖然本人還是習慣懟天懟地,卻不再強求球員跟他一起拉仇恨。這種變化,讓他有資格在足球圈繼續(xù)活躍,但是不可避免地削弱了他的管理效率。自從離開曼聯(lián)以來,我們很少看到穆里尼奧的球隊打出高度具備意志力的“鐵血”場面了——不拉仇恨,談何鐵血?不過,在整個足球界,“鐵血”的時代反正已經(jīng)過去了。現(xiàn)在是尊重球員個性的時代,這就注定了以“拉仇恨”為核心的玩法,在可見的未來不會有翻身的機會。
附帶說一句:穆里尼奧當年可以創(chuàng)造輝煌,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是主教練,而不是俱樂部主席或CEO。主教練雖然承擔著很多對外職能,但歸根結(jié)底是對內(nèi)的。他關起門來在更衣室拉仇恨,對外界的直接影響有限;他在新聞發(fā)布會上拉仇恨,雖然對外界的影響很大,但是仍能由俱樂部管理層去彌補。假如穆里尼奧是俱樂部管理層,那破壞力實在太大了,皇馬和巴薩的競爭恐怕就真的升級到失控了。弗洛倫蒂諾之所以信任了穆里尼奧三年,恰恰是因為作為俱樂部主席的他,有能力、有信心控制“拉仇恨”的影響;換一個不夠老練的主席,恐怕不一定能做到。
再附帶說一句:工作之外的穆里尼奧,對很多事情其實都拎得清。被他罵成“失敗專家”的溫格、拉涅利,后來都得到過他的鼎力支持。在球場上多次攔住他的梅西,也得到了他充分的認可。對于曾經(jīng)與他不歡而散的阿布拉莫維奇、弗洛倫蒂諾乃至列維,他仍能維持起碼的體面甚至友情。這充分說明,穆里尼奧其實知道“拉仇恨”不是足球的全部,大家都是有職業(yè)素養(yǎng)的生意人,沒必要把職業(yè)對抗上升到個人仇恨。只是作為教練,他不得不對球員灌輸仇恨,借此建立自己的威信、貫徹自己的足球理念。這算是聰明還是無奈呢?
如果換了一幫“拎不清”的教練,沒有穆里尼奧的水平,卻要做比穆里尼奧更激進的事情,長期看來恐怕更加堪憂。如果在一個上升階段的小球會,這套玩法在前兩年可能效果還不錯,足以讓人忽略其隱含的風險。持續(xù)的時間越長,風險就越容易暴露,屆時還會有人裝糊涂(或真糊涂)地問:“為什么呢?是這一代球員不行嗎?還是我們太成功,裁判越來越針對我們了?”
我不是一個足球?qū)<?。我今天寫的東西,在足球?qū)I(yè)人士看來肯定有很多漏洞。但是,我相信絕大多數(shù)讀者能理解:我真正想講的不是足球。本文中的穆里尼奧,更像是一個“寓言人物”,用來引發(fā)讀者的思考。畢竟,“拉仇恨”不僅存在與足球場上,還存在于人類社會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如果大家能夠從我的偶像穆里尼奧的興衰史出發(fā),以類似的邏輯去理解更多事情,那么本文就不算白寫。
希望國際米蘭贏得2025年的歐冠聯(lián)賽冠軍!同時希望穆里尼奧早日西甲日報重返一線豪門,讓我們看看他在“不拉仇恨”的狀態(tài)下,能創(chuàng)造什么奇跡。